1、自己做了哪些工作——要具体、全面、条理清晰、主次分明
2、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——一定要有数据结果,突出重点
3、总结出了哪些经验——归纳总结要有逻辑
4、未来的一些方向与想法——这部分有比较成型的想法可以多说一些,没有可以不说。
或者说,这不是工种的问题,而是所有职业都存在的问题。
对,人只要打工就会有这些问题。
我认识的很多资深数据分析现在都在往业务上跳。
这事其实很简单,谁能为公司赚钱,谁就是老大。
数据分析本身是无法为公司创收的,所以在公司内部话语权不可能大。
单独拿它作为技术岗来看,想出头就需要非常强的数理水平,大学数学那个水平,就别指望技术层面的上升了。
但是,重点来了。
运营岗非常非常庞杂,我们不讲具体的职能,只说晋升,运营岗门槛低但向上爬需要非常强的软性能力。
例如说,对市场的敏锐度、共情能力、沟通能力、分析决策能力、强势的性格、个人魅力、执行力。
坦诚说,这部分技能很难被量化,甚至更多的来自于天赋或性格。
越到高级岗位,这些难以准确描述的特质,就越能决定一个人的高度。
例如说,一个能力很强的人,但性格优柔寡断,这样的人就不适合做高级运营岗位。
反过来技术岗则在这方面要求低一些,因为大多数技术岗的工作性质在于「实现需求」,所以他们是整个项目工程的下游,不会面临那么多复杂环境下的决策。
而运营岗作为(业务)需求的发起方,那情况就复杂太多太多了。
所以如果去看市面上招聘的岗位,高级运营岗位的薪水甚至比技术岗还要高。
但说到底,这无非是事业高度的问题。
我们选择职业,也不一定非要说变成高管、CEO才能算成功。
以自己的条件,选择适合的工种就好了,至少这份工作不让你痛苦,否则内耗太大,你也很难有心力继续提升自己。
运营岗工作需要的显性技能其实没啥特别的技术门槛,但如果性格不适合的话,通常我是不推荐做运营的。
而且也不用太担心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,未来怎么样都说不好呢。
当你到达一定水平时,就不需要在乎专业背景了。
就像那些科技公司的老板,他们下属做的事情,他其实也不一定懂,但这不影响他经营公司。
只要不断的提升自己,专注的解决问题,为公司创造价值,那未来的职业发展就不会很差。
道理自己都懂,但还是迷茫。
后来发现,最重要的真不是你选择啥,而是你经历了多少。
这就好比买衣服,光看图片,你很难判断一件衣服是否适合你,要挑衣服,你总需要试穿一下才知道。
所以不要怕,想干啥就干啥,在不断的尝试中,很多问题你慢慢自己就会有答案的。
实话说性格问题非常难改。
但是首先一定要学会接纳自己。
就是哪怕逃避了,也不要太自责,不要给自己施加压力,否则反而会因此更加逃避。
通常这种性格的人,比较适合一个强势的上司或伴侣,就是被别人推着走,效果会好些,当然自己可能不会觉得很愉快就是了。
自己解决方面,要尽可能的提升自己的学习、工作的能力。
例如说,一个人喜欢逃避难题,那当他的能力提升了,面对的问题就变得没那么难了,逃避的程度自然就不会那么深了。
另外还可以尝试下运动。
运动会提高睾酮分泌的水平,会让人更自信,更有攻击性。
应对的方法:
1、一次学习不要学太长时间,可以尝试下「番茄工作法」。
决定待完成的任务 。
设定番茄工作法定时器至 n 分钟(通常为 25 分钟)。
持续工作直至定时器提示,记下一个?。
短暂休息 3-5 分钟。每四个?,休息 15-30 分钟。
如果觉得25分钟太短,可以设置成45分钟。
2、通常学习3-4个小时候,就要停一停,换换脑子。
我最推崇的方式还是运动和冥想。
坚持锻炼身体,能非常有效的提高精力。
3、精力是否充沛,和个人体质有很大关系。
我见过有些人每天睡四五个小时,一天到晚活蹦乱跳,高强度工作一天,凌晨还能去夜店嗨,这种人我们没法比。
只能说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。
运动和冥想这两件事都不难,具体方法网上有很多内容。
最后需要注意的是,累的时候不要强行振作,这样久了会对学习、工作产生抵触心理,容易引发拖延。
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。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