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今天是中国医师节,这个日子是2017年11月才正式设立的,很多人还不知道。
医生这一职业,无论放到全世界的哪个国家,都是典型的高收入阶层。
在国外,你只要考入医学院,就意味这从此踏入精英阶层。
在我国,为了全民医疗,让老百姓都能看得起病,我们的公立医疗系统其实刻意压低了「利润」,医生的收入也会受到影响。
相比国外的同行,可以说国内的医生是工作强度高、压力大、收入相对低。
但换来的,就是普通老百姓能在三甲医院找最好的医生看病,这在国外几乎是不可想象的,优质医疗资源平民根本享受不到。
培养一个优秀的医生有多难呢?
首先,你要考入好的医学院,你的分数至少要超越90%以上的同龄人。
其次,你在大学本科不能混日子,医学这种专业你混是混不过去的,必须拿到很好的本科成绩,才能考研找好的导师。
你要读到博士,然后找医院实习、规培,考执业医生资格……
你要花费14年的时间,才能成为一名常人眼中的普通医生。
你的同龄人,本科毕业的已经工作快十年了。
大家讨生活都不容易,我们也不能说只有医生苦。
但客观来说,医生目前确实是一个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职业,它和教师、警察这类职业一样,对职业精神、道德素养要求很高。
这次疫情,让大家看到了中国医生的付出与牺牲。
但我认为仅仅歌颂他们是不够的。
我希望之后能来点实在的:
1、对支援抗疫的医疗队,给予合理的物质奖励,该评职称的评职称。
2、提高医院的防护等级,配备更多的安保人员,进入医院需经过安检,保障医疗工作者的人身安全。
3、依法处理医闹,不要总想着和稀泥。
4、改革目前的医疗收入结构,提高医生的收入水平。
5、加大对医学生的补助力度。
医务工作者不仅仅救死扶伤,在特殊时期更是发挥着「战略作用」。
专业、优秀的医疗工作者需要多年的学习、临床、研究才能培养出来,其成长期非常漫长,难以速成。他们的技术、经验也很难通过金钱获取。
我国作为人口大国,医疗资源相对匮乏,这也是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根源所在,医生工作压力大,老百姓看病难,双方都很难受。
希望这次疫情后,国家能够对医务工作者当前的待遇、处境给予重视。
从根源上杜绝「劝人学医天打雷劈」、「医生流血又流泪」的尴尬现状。

-END-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