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们只在乎你的财富、地位以及与你相处能否为自己谋利。
在成年人的世界里,无法给予别人好处,没有可被利用的价值,你就什么都不是。
节俭不是道德问题、不是人生态度、不是生活方式,它本质上是一种财务管理策略。
什么叫节俭?
节俭的定义:生活俭省,有节制。
节俭≠不花钱
节俭≠少花钱
节俭≠不能享受生活
节俭≠不能追求生活品品质
简而言之,就是不花没有意义的钱。
小明花20000元买台相机,每次出游都拍了很多照片,不但拍的照片受到亲朋好友的喜爱,小明从中也获得了很多快乐。双十一某品牌镜头搞促销,价-格确实很令人心动,但你觉得针对自己目前的摄影需求,现有的镜头已经足够满足你的需要,于是小明没有购买镜头——这叫节俭。
小红看朋友天天在朋友圈晒美照,听说都是用单反拍的,于是自己也花了5000元买了部相机,结果没多久新鲜劲过了,就放在家里吃灰——这叫不节俭。
节俭是一种财务管理策略。
花钱的行为可以分成两种:投资和消费。
什么是投资呢?
就是你花出去的钱,会带给你更多的财富。这种回报有可能是物质层面的,比如更多的钱,更好的解决方案;也有可能是精神层面的,比如个人学识的提升,幸福指数的增加。
什么是消费呢?
就是花了钱但没什么明确收益的行为,比如冲动购物、买回来就吃灰的物品、不必要的支出等等。
同样都是花钱,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如何评估收益。
有些男生愿意玩游戏花成千上万的钱,吃饭却嫌贵,只吃最便宜不卫生的苍蝇馆子;有些女生则透支信用-卡为自己买奢-侈品,导致要偿还高额利息,每个月入不敷出。这些显然就不是健康的财务管理。
北漂青年小丽,为自己雇佣了一位保姆为自己打理家务。同事知道后都觉得小丽的生活太奢-侈了,一个人租房子住居然还要找全职保姆打理。然而小丽把节省下来的时间都用在学习、工作、健身上,能力迅速提升。且每顿饭都由阿姨精心烹饪,饮食也比以前更健康,加上可以有更多时间运动,小丽在容貌身材上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对于小丽的同事来说,他们平时把时间用在了消费、看电视剧、打游戏上,请保姆这件事对于他们来讲就是无效支出,时间即使节省下来也不会有任何增值。
对于小丽来说,她花了一部分钱,得到了更好的工作收入与更健康美丽的身体,却是一笔大大的投资。
富豪们所提倡的节俭行为本质上是提高资产利用率,降低不必要的消耗。
亿万富豪坐私人飞机参与全球各地的商务活动,这不叫浪费;反而为了省钱,乘坐高铁公交,才是巨大的浪费——他们要为此承担高额的时间成本、机会成本。
那么为什么经常会流传一些富人们和平民一样省吃俭用的故事呢?
因为流传这些故事的都是平民,他们只会接受并传播自己认知范围内的内容。
如果你告诉人们,富豪乘坐私人飞机谈生意,雇佣专门的医师团队照顾自己的身体,专门购置度假用的房产……算是节俭的话。
大家还能不能好好的做朋友了-_-| |
这种理财策略,对我们最大的启示:
在花每一分钱时,都要认真冷静的思考,这笔钱对于你来说,是投资还是消费?
真实案例:小李买车记
在北京生活的小李,打算买人生第一辆车,他的需求是通勤、周末去郊游。
预算是三十万左右。(不考虑太便宜的,觉得没面子,驾驶体验也不好)
在和我聊房价时,无意间聊到关于财务管理的话题。
后来他自己做了个分析:
每年保险、养护、停车费、油费等加起来要30000元。(粗略计算)
五年共计成本30+3*5=45万元。
而通勤采用地铁+共享单车的成本单次出行也就6元钱。
由于上下班交通拥堵的问题,公共出行只比自己开车增加通勤时间10分钟。
五年总成本6*2*250=3000元。
而郊游的需求,对于小李来说,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,再过去的两年里,他去郊游的次数实际上不到5次。
他个人希望通过自驾车来提高郊游的次数,但经过计算,每周末都去郊游已经是最大的可能性了。(实际情况要远低于期望)
目前主流的租车平台,丰田凯美瑞级别的轿车,一天也就不到300元。
五年总成本300*104*5=156000元。
对比一下
自己买车五年成本:45w
优化后的方案:15.9w
且不计入节省下来的养车所带来的拥堵、养护、停车、加油等各种隐-形的精力、时间方面的消耗。
而节省下来的29.9w还可以用来购买基金、余额宝等金融产品。
按照年收益5%来计算,每年还可以获得1.5w元的收益。
在理性对比后,小李打消了自己买车的想法。
后来,小李搬到了公司附近,租了个6000元/月的房子,一个人住。
虽然一年要为此支出7.2w元,但每天多了两个小时自-由时间,可以安静专心的看书学习,他表示这钱花的非常值得。
暂无评论内容